图标 您现在的位置:    课研服务 发布时间:2020-06-08 浏览次数:2823 摄影:二年级数学组 作者:王沈玲
栏目导航

亲历构建过程   挖掘数数本质

——记一实经开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


华罗庚先生曾说:“数(shù)源于数(shǔ)。”那么你会“数数”吗?

一实经开二年级下学期的小朋友已经经历了三次正式的“数数”教学了。第一次是在一年级下册认识计数单位“百”之后,后两次“数数”则出现在刚刚学过的《万以内数的认识》这个单元中,认识计数单位“千”后和认识计数单位“万”后,能正确地数数,不仅是学生学习更大数及其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让学生切实掌握这部分知识非常重要。在一实经开的数学课堂上老师借助直观图、计数器、数轴等大量直观感受,让学生体验“一万”,正确数出接近整百、整千数、数拐弯处的数,进一步体会“十进制”,培养数感。


A1.png


A2.png


课后,学生们还在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数数”活动,潜移默化地内化了知识。

写一写万数墙:让“万”看得见

这个活动中主要通过10张学生作品“我的一个百”来组成“一个千”,再由这样10行“一个千”组成一面“万数墙”。之所以选择“万数墙”是因为它能够通过数,感受数数方法的多样性和优越性,完成“计数单位、数位、组成、数数、顺序、写数”等一系列知识点的落实。比如我们可以先一个十、一个十地数,再一个百、一个百地数,最后一个千、一个千地数;除了数,我们还可以找数,找第几个数在哪里,这样序数和基数的含义都包括了;同时,借助“万数墙”,建立“一块是百,一行是千,一面是万”的观念,可以说是一举数得。


未标题-1.jpg


B3.jpg


估一估万颗子:让“万”再生长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关于数数古诗也有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万颗子在古代只是一个象征很多的意思,但是我们很好奇,这万颗子到底有多少呢?一实经开的小朋友就用自己的办法来告诉你“10000”到底有多少?他们有的用黄豆数,有的用绿豆数,有的用大米数,有的用豌豆数,有的用玉米数……。只见同学们先数了十颗,在学会了10个十是一百之后,便数出了10个十,堆到一起凑成了一百。然后就是一百一百地数,1个一百,2个一百,3个一百,4个一百……,10个一百,这就是一千了。聪明的孩子们此时开始思考,这一个千堆在一起大概有多少么,再这样堆10堆差不多就是一万了。有的孩子觉得这样还不够精确,他拿来了电子秤,秤一秤100粒米有多重,大概2克,那么1000粒米就是20克,10000粒米就是200克;也有小朋友通过有刻度的杯子知道了10000粒米大约有250毫升;更有小朋友通过研究发现100粒米刚好可以铺满6×6CM的小正方形,而10000粒米刚好可以铺100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也就是60×60CM的地砖大小。这样的先数一数,再估一估,让孩子们经历了数数的过程,同时也意外的收获了10000与质量与容积与面积之间的沟通,让“万”再生长。


C1.jpg


C2.jpg


C3.jpg


C4.jpg


C5.jpg


C6.jpg


C7.jpg


C8.jpg


C9.jpg


数感是对数的一种感悟,它不会像学习知识、技能那样马上见效,它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长期积累,不断交流并逐步丰满。在一实经开的二数团队中,他们坚持本心,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引、用科学的方法去引领,最终也会收获他们精准的课堂。

版权所有 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 | 地址:城南街道腊梅路69号 | 邮编:314033 | 联系电话:0573—83998111 | 浙ICP备14035132号-1号 工信部:http://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