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生精彩 教研引成长
——记八年级科学组展课活动
5月19日下午,微风不燥,浅夏可人,一切都在潜滋暗长中释放着最美好的张力。我校八年级科学组也在这初夏的下午进行了展课活动。庄华清和韩涛两位老师早早地收到了学校陈海旺校长的约课邀请,校导师工作室的潘声流老师应邀来对两位老师的课堂进行指导,七八年级的科学老师也全员进行了观摩学习。
一、课堂再现:同课异构
首先,庄华清老师在805班呈现了一节《空气》的复习课。通过对空气成分的验证,重点研究了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并着重对实验中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庄老师在实验探究中注重学生的体验,重视实验原理的分析,并为误差分析搭好支架,从实验原理出发进行了十分透彻的解析。
随后,韩涛老师在801班进行了《空气》复习课的同课异构。韩老师直接给出空气的组成成分,然后逐一复习氮气、稀有气体、氧气等主要成分的性质及用途,充分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这一科学核心概念。韩老师在再现拉瓦锡经典实验时融入科学史,重点讲解了实验探究过程,在步骤中分析误差,引导思考。韩老师的课始终围绕此概念展开,知识点结合科学史,课堂站位高,整堂课的探究严谨,逻辑性强。
两堂课同课异构,切入点不一样,风格各异,精彩更出彩。两位老师在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方面也各有不同,留给听课老师不同角度的思考。
二、学教再生:导师引领
听完两节课后,所有听课老师齐聚科学研学阵地——党员活动室,进行教学研讨。八年级科学老师王俊萍老师主持了本次研讨。各位听课老师分别从课堂语言、教学内容的编排、师生互动等多个角度阐述了自己的听课感受,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大家积极发言,营造了良好的交流氛围。
潘声流老师首先对两堂课进行了整体点评,他认为面对常态下的推门听课(校长约课),两位老师的课前准备、课堂呈现、目标达成都很不错。顺着话题,潘老师谈到复习课为什么难上?主要是因为复习课的课堂张力没有新课强,学生兴趣没有新课浓。因此,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多些思考。潘老师有针对性的提出了3个问题供大家思考,同时也给出了实施途径:1.教学目标、重难点、学法上的“新旧差异”——基于学情的了解和分析;2.如何继续以“学为中心”的视角设计学教——通过情境吸引学生、深度学习调动学生;3.如何继续凸显学科特质——实践性是科学最突出的特点,实验是开展学习极佳的抓手。
陈海旺副校长全程参与了听课和教研。陈副校长站在教师精研课本、精研教学的角度上给全体科学教师提供了四个“点”和四个“度”的思考。他说在研课的层面上,教师应关注考点、难点、方法点、玩味点,同时,应该在精度、难度、效度、高度上下功夫。
三、教研再续:精研开创
听评课后,我作为一名科学老师,也有了些感受和思考:作为中青年教师的我们更应该精研课标,精研课本,精研学生,精研课堂。
初中学生有他们的特点,对新事物的接受力强,好奇心重,但同时又缺乏意志力和韧性,在探索的路上浅尝辄止,往往错过了科学中最迷人的那部分内容。实验作为认知科学世界最直观的手段,同时也伴随着整个初中的科学的教与学,我们需要在每个实验中,充分利用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带领学生们认知世界,获得知识。新的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无疑,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以学情定教学内容,选取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促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力,还可以运用生教生、生助生等手段实现学生的自生长,共生长。初中的学生有自主学习的动力,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复习课,我们作为老师更要为孩子们创造,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在动手中、研究中、实践中,促发他们的深度思考,最终提升他们的学习力!
版权所有 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 | 地址:城南街道腊梅路69号 | 邮编:314033 | 联系电话:0573—83998111 | 浙ICP备14035132号-1号 | 工信部:http://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