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延学”变研学
——小学“云课”杂谈专项活动(第二场)
细雨蒙蒙润中华,万物悄悄萌新芽。4月24日上午,嘉兴一中实验经开学校小学“云课”杂谈专项活动(第二场)在闻远楼五楼多功能厅举行。活动由教师服务中心主任李树老师组织,小学一二年级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分为两个环节。首先是朱慧和施甜甜两位老师以对话的形式,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下和大家分享了项目化学习的缘起、初探和实践。和大多数初次听到“项目化学习”的老师一样,两位老师在你来我往的交谈中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具体展开:什么是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与常规教学有什么区别?如何设计项目化学习的框架?为了帮助老师们更好地理解项目化学习,两位老师借助一个真实的案例视频让抽象的概念具象化。项目化学习,首先需要一个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其次要解决这一问题,学生自发产生知识、技能学习的需要,提供了让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再次,学生主要通过合作来完成这一项目;最后教师是学生完成项目化学习的协助者,并提供多元评价的方式。
那么,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学生宅家学习期间,我们可以开展什么样的项目化学习促进学生的成长呢?带着这样的思考,两位老师在宋刚副校长和李亚群副主任的引领下,开展了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有机融合了科学、数学、美术、语文、音乐、英语、体育等多个学科,在解决一个个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满足学生知识的需要、技能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健康的需要、表达的需要、交流的需要等等,帮助学生逐步实现自生长,共生长。
通过一个个小项目串联成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大项目,使可怕的“疫情”变为了宝贵的学习资源,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也激发了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实现了家国情怀、生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在课程中的渗透,真正使这场“战疫”成为了学生生命中的成长礼。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主题研讨。本次研讨采取了一种新的形式,在座的全体教师通过面对面建群,在听取分享的过程中,带着思考在群里发送关键词,随后选择感兴趣的关键词请这位老师给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宋校率先分享了自己的思考,项目化学习到底指向什么?项目化学习的关键是学习,项目化是手段,学习是目的,而让学习真正发生是不容易的。尤其是思维的提升更是不易。随后,王巍、许秋萍、陈帅妮、居春华、杨敏雅等老师以接力的形式聚焦于关键词分享了自己的思考。观点的碰撞、学科的融合、经验的分享,无不说明一实经开的教师们在尊重与开放的研学氛围下,成为了更有教育智慧的人。
最后,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项目化学习设计》,李树老师还向大家推荐了《PBL项目学习》一书,简单介绍了作者汤姆•马卡姆对于项目学习的研究。关于这本书的内容,李树老师结合我校小学一二年级的教学实际,和老师们分享了第1部分关于PBL的热身指导。分享结束后,我校图书馆立即购入了这两套书籍,以供有需要的老师借阅学习,为项目化学习之树在我校生根发芽提供保障。
项目化学习教学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在云课期间把握“疫”教育,探索“疫”学习,减少教的成分,增加学的成分。
我们疫情中走过,经历中成长,伴着阳光雨露活成最美的模样!
版权所有 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 | 地址:城南街道腊梅路69号 | 邮编:314033 | 联系电话:0573—83998111 | 浙ICP备14035132号-1号 | 工信部:http://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