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这样度过“育人节”
哈哈,是不是最近变胖了,今天来学校是我近一段时间第一次出家门?
真没有想到,这个阶段这孩子进步这么大!
都说最美人间四月天,四月的第一天,西方称为愚人节,却被我们演化成了“育人节”。一、二年级的全体班主任齐聚学校,在疫情大背景下,在复学还没有确定信息的情况下来恳谈“班级治理”这个话题。定在一点钟开始的活动,12点30分第一位班主任就走进了会议室,将近50天未见的伙伴们,相见的一瞬间犹如电光火石一般就引爆了会议室的氛围。这样的场景让我瞬间想起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线上固然好,线下不能少,若为成长好,两者要协调。陆陆续续,两个年级的班主任们来到了会场,间隔落座,活动正式开始。
整场活动有四个部分组成:数据回溯、漫谈感受、主题班会、走进现场。
数据回溯部分主要是通过从第一周开始的,对一、二年级全体教师在疫情期间过程性数据的收集、统计与分析,从定量的角度对教师的付出与努力点赞!在本次活动中,我们提取了16位班主任教师在第一周到第七周中,组织早读的次数、制作课件的次数、反馈作业的人次等8项内容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与展示,从这些过往的数据轨迹中,我们读出了整个班主任团队在非常时期的学教秩序构建过程中,有着超常规的时间与精力的付出,有着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学情的变化而做出调整的思考与智慧,有着通过重视评价手段的运用来牵引整个学教进程的总体平稳与不断升级。数据不会讲话,但是数据可以忠实地记录与刻画,通过对数据的解读与交流,不仅仅看见过往,更是可以带给我们接下来可以去思考的方向,哪些我们需要持续发力,哪些我们可以减少放下,哪些我们可以适度起伏,哪些我们必须改变策略方法。
定量分析可以看见理性,但是缺乏温度,第二个环节就是定性的交流—漫谈感受。主持人准备了一个互动游戏,ppt上有8个方格,每个方格中可以填入一个关键词,这个关键词是班主任在这七周时间内一个突出的感受,游戏模式就是填写—讲述!
108班的胡老师给第一个方格填入的关键词是“恋爱”。她说道:完整地经历着七周时间的宅家学习过程后,就感觉自己像谈了一场恋爱一般,从开始阶段家长、学生以及自己因为陌生,因为新鲜,因为需要,各方都比较积极主动,热情似火地投入其中,到对这样的相处模式渐渐熟悉,渐渐掌握,渐渐深入以后的若即若离,再到目前复工复产以后的矛盾交织,时间冲突,以及因为熟悉以后的弱点暴露,而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情愫产生。学教新秩序的建立总体说就是酸酸甜甜都是爱,起起伏伏一片情,乐在其中。
106班的朱老师给第二个方格填入的关键词是“无有”,她主要结合这段时间居家在与女儿相处的过程中,女儿无意间的一个发问:妈妈,什么是时间的朋友?生发开去并想到,孩子对于学校文化的哲思,是需要真实的生活场景来激发与陪伴的,不是这个非常时期内有规则,有规划,有规律的学教秩序,孩子是不会产生这样的思考的。由此及彼的是,在自己班级治理中,也有意识地通过空中课堂、早读答疑、作业提交、班会活动去向家长和孩子传递这样的意义感,因为时间至于我们而言,用好了就是朋友,视而不见就会变成敌人。
107班的杨老师给第三个方格填入的关键词是“成长”,她主要谈到班级里目前有个怪现象:原先在班级里成绩比较一般甚至靠后的孩子,在这段时间有了突飞猛进的成长与进步。杨老师的归因是:低段孩子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绝对不容小觑,那些在常态下比较落后的孩子,正是因为日常在学校里没有办法实现足够的亲情陪伴,所以才会出现相较于同龄人出现落后一些的情况,而家长也没有认识到,原来家庭教育不足或缺位对于初来学校的孩子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这个阶段孩子的成长,用李校长的话说是自生长,共生长,还有逆生长。
206班陈老师给第四个方格内填入的关键词是“刺激”,她主要是结合最近开展的两次云班会,如何从第一次云班会状况频出以后的反思总结,到第二次云班会从各种细节的打造,比如点名程序、佩戴红领巾、身着校服等方面,给学生和家长提出具体可操作的要求。并以这些细节为抓手,不断衍生、迁移到日常的其它方面,给学生宅家学习提供切实可行的一些方法支撑。在不断跟踪学情发展和整体进程所表现出的不同阶段的时候,给到学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与刺激,让开始步入平稳期的宅家学习中,不断有些小惊喜和小确幸的发生,从而让略显平静与安逸的湖面,有些涟漪与浪花,进而保持班级氛围有一定的活跃度与进出口。
101班张老师给第五个方格内填入的关键词是“共情”,她认为在目前这个阶段,能够与孩子和家长共情是维持整个学教秩序的关键,张老师举了自己班级两个孩子的例子,一个孩子的家长是属于不管型的,张老师主动联系家长,倾听家长的困难(困难的内容完全是家长的主观不重视),即使这样,我们也是主动理解与包容,并表示可以更多地介入孩子的一些日常督促与提醒工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互动以后,家长自己也意识到自己的不作为是孩子没法达成目前班级整体要求的主要原因后,也开始慢慢摆脱过往的一些想法与行为,参与到孩子的日常经历中来。由此,我们想到,所谓共情,没有共同的经历就没有共情的基础,而张老师的例子就说明,我们要努力与家长一起创造为了孩子的发展而需要共同经历的情景,唯有此,才能实现有共同意蕴的共情。
至此,整个活动达到了一个小高潮,16位班主任老师们都沉浸在倾听与思索之中,但是时间原因,只能就此暂停,进入活动间隙的茶歇时间。虽说是茶歇时间,可是伙伴们显然是受到活动的影响,三五成群的还在意犹未尽地讨论着、说笑着,伴着茶歇氛围香甜。
茶歇结束以后,活动进入到第三个环节,主题班会。一年级年级组长朱老师谈到,一年级组第二次的云班会,设计的“爸爸是超人”这样一个主题,老师们是事前瞒着爸爸,让妈妈和孩子们去准备送给爸爸的真心话、爸爸带孩子的照片,然后在主题班会中,把这份爱表达出来。给到了爸爸们惊喜和感动。记得班会结束后,好几个班级的家长通过群也好,朋友圈也好,表达了这份感动。除了感动,爸爸们的内心,是否也会产生对教育和陪伴孩子过程中的一些自我反思和启发,那就是我们更加愿意看到的。我想,基于这样的初衷去设计主题班会,最可贵的是这份责任心和爱心,更多的是源于伙伴们自身的品质,才有了我们一贯以来做事的认真和踏实。而且,这份认真影响到了家长,让他们看到了认真对待一件事情所产生的能量。老师们的认真,就是无形中影响着孩子和家长们对待事情的态度。
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走进现场,受到初中目前都在陆陆续续走进学生家庭的启发,受到李校长前几日在内部群中发言的影响,接下来,走进现场可能会成为下一个阶段,我们维持学教秩序的一个生长点。正巧,本次会议的前一天,二年级年级组长许老师和206班班主任陈老师一起走进了两户家庭,通过切切实实地走进学生的家庭,就能准确捕捉到目前这两个孩子学习状态的真正成因。许老师特别说到,这两户家庭的共同特点就是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处于紧张状态,表面上看好像对孩子都很好,要风给风,要雨给雨,还要我怎么样?殊不知,孩子到了二年级,又处于目前这样的一个非常时期,孩子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强大,才是支撑他能够很好地走进与走出这段日子的关键。而这样的丰富与强大,没有亲子之间的相互砥砺与输送,依靠年幼的孩子自然生成,这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在老师们这样的专业交流中,孩子的父母开始慢慢接受,动作与表情也开始由疑惑变为舒缓,由此,许老师认为这个时候走出线上,走进家庭有必要。因为这个时候的走进有现实背景,有真实状态,有交流基础,有共鸣共情,当然,这样的走进与日常的大面积家访还是要有区别,一来是疫情还没有结束,二来要精确定位,精准出击,不撒胡椒面,不搞漫灌,更要做好个人的防护和尊重与家长交流的场域选择。
不知不觉,时间就到了三点半,两个半小时的活动,虽然还是觉得意犹未尽,虽然还是显得百感交集,但是不易多耽搁,因为还有很多提交的作业还未批,还有很多家长的留言还需要处理。我们相信,这两个半小时的交流与分享,一定会成为“愉人节”中那“愉悦”的一部分伴随在伙伴们回家的路上。
版权所有 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 | 地址:城南街道腊梅路69号 | 邮编:314033 | 联系电话:0573—83998111 | 浙ICP备14035132号-1号 | 工信部:http://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