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忽来变学教,初心不改得始终
——记七八年级科学“云课程”的那些事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原有的生活和学习节奏,如何做到停课不停学,居家不减效?这个寒假,学生、教师、家长注定了要以一种“变通”的姿态去迎接挑战,创造奇迹。但无论怎么变,不变的是我们的初心。
学生学习方式在变
每天下午13:30~14:05,学生准时在有线电视或网络平台上收看由嘉兴市名师录制的科学直播课。虽然学习的场所变了,但是不变的是学生们的认真和专注。从课后抽查到的部分学生的笔记来看,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的学习笔记记录工整详细,甚至有不少自己的独特见解。
每天晚上8:30,同学们还会将自己的作业通过QQ群或者钉钉群拍照在线上交。虽然作业上交的方式改变了,但是不变的是同学们的作业质量,无论是准确率还是订正思路,孩子们依旧保质保量。
每天下午15:30~16:40,是理科答疑时间,但这个时间段其实远远满足不了我们同学的好学善问,随时随地都会有同学通过QQ或者微信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惑与思考。虽然答疑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但是学生对问题的钻研精神没变。
教师教学模式在变
面对疫情提出的“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科学组基于学校的总体规划和指导思想,并根据自身学科的特点,做了明确细致的新教学安排。
首先,我们科学组采用“课前导学+课后线上回顾”的立体模式,在“课前导学”中,备课组主要注重对核心知识概念的解读,力求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吃透教材;而在“课后线上回顾”时,则是侧重于帮助学生理清名师课堂上的主要内容,从而帮助同学们提高学习效率,扎实掌握学习内容。每日理答之前,教师们都先准备好理答稿,目的是进一步提高理答的效果和效率。同时,每日的课后作业力求精而少,帮助学生在掌握学习内容的同时而不过重地增加他们的课业负担。
其次,每节科学课,我们每位老师都守坐在电视机前或网络前,与学生一起认真聆听名师的线上教学,并结合《教学观察量表》,有主题、有目的地听课、分析、记录教学情况,改变的是我们听课的方式,不变的是在不断地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
再者,教研的空间虽然变了,但是不变的是我们教研时的氛围。每天上完课后,我们组还要及时地结合听课内容进行线上教研讨论活动,大家热情洋溢地发言、互相提问,让我们科学组每一位老师更具有教学活力和方向。
还有,为了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我们还利用QQ视频、语音电话等,随时对学生的上课情况进行考察,同时,及时在家长和学生群里进行反馈,并利用小思徽章进行表彰鼓励,努力做到虽不能身的同学旁边,但关爱一直陪伴左右。
最后,考虑到科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网上授课注定了无法实验,因此,我们老师采用了录制视频的方法来代替,让学生仍旧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家长助力方式在变
特殊时期,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助力,不再仅仅是学习成绩方面的助力,更多的是在学习过程方面的助力。很多家长及时地收集各科学习资料,打印学习资料。在陪伴和引导方面,很多家长虽然都开始上班了,尤其是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警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及志愿者们,但是对孩子的学习监控仍毫不放松,有的家长就利用“云监控”来督促,有的家长晚上下班回来立刻检查孩子们的作业,耐心地与老师进行线上沟通。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居家不减效,配合学校的教学。
网课让我们每天的起床、吃饭、睡觉的生活改变了,虽然我们是隔着屏幕看着你们打字,隔着电波听着你们的声音,但是我们的心是温暖的,一如你们在教室里那样温暖,我们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能过去,但我们相信春天会来,因为我们初心依旧,相信我们很快就能见面,我们想你们了!
版权所有 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 | 地址:城南街道腊梅路69号 | 邮编:314033 | 联系电话:0573—83998111 | 浙ICP备14035132号-1号 | 工信部:http://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