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 您现在的位置:    课研服务 发布时间:2019-12-16 浏览次数:1525 摄影:王巍 金雯婕 作者:王沈玲
栏目导航

经历  体验  感悟

——记小学数学二年级备课组活动


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看不见,也摸不着,不像长度单位、面积单位那样可以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而学生难以理解。12月10日下午,在一实经开的校园里,小学部的数学老师在这里展开了一次关于“时间”教学的讨论。本次活动由王沈玲老师和201班的孩子们给大家展示了一节二年级第七单元《认识时间(二)》。


A1.jpg


此次《认识时间》是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这节课的目标是使学生能正确读、写时针和分针指在各数字上所表示的时刻,会5分5分地数,知道1时=60分,会认几时几分。教学时,王老师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与学生的学具,让学生充分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一、仔细观察中自主构建

课伊始,王老师出示8时整,让学生进行认时,这是对一年级知识的一个回顾,也是后续教学的铺垫。紧接着,王老师出示8时5分的钟面,问孩子们,这个时刻你认识吗?当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时,王老师追问:分针明明指着“1”,哪里来的“5”,你是怎么知道的?促使学生观察其一大格,自主构建发现1大格里有5个小格,也就是5分钟。王老师在教学中还借助几何画板的功能把1小格1小格清楚地进行了展示,加深了学生对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的认识。


A2.jpg


A3.jpg


二、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

第二个环节,王老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方法数一数,算一算:分针从12走到每个数字各是几分?这样先观察,再交流,完善对钟面的认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共性,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分针走到每个数字是几分的问题。有数小格的,有用乘法的,有用加法的等等,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时间的变化,进而思考:时与分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拨“1小时”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分针、时针所处位置的数学思考,培养动手、动脑、观察等多种能力,让学生汇报经验,让学生尝试到自己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不甘人后的学习兴趣。


A4.jpg


A5.jpg


三、体验感悟中促进提升

几时几分的认识是本节课的难点,但是有了前面的体验,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时针与分针的运动节奏。王老师让学生先独立尝试写,再让学生讨论、交流,特别是对于快接近整时的认读,让学生充分进行对比,最后共同总结出方法,从而有效地突出难点。 


A6.jpg


课后,听课老师们对本节课进行了研讨,在肯定本节课的诸多优点后,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宋校长说:我们教学时可不可以直面学生的问题来展开,然后围绕着两根针的运动,系统探究,关注联系,逐一得出一小格,一大格,以及五小格与一大格的关系,还有就是一圈与一大格的关系。而所有这些都是给予时针与分针运动过程中的知识,最后再来巩固时间的认知与生活意义。


A7.jpg


“时间在流逝,从不停歇;万物在更新,而我们在成长。”通过本次展课,小学数学团队的几位老师后续也将直面学生的问题来展开教学,让一个“好问题”引领课堂。

版权所有 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 | 地址:城南街道腊梅路69号 | 邮编:314033 | 联系电话:0573—83998111 | 浙ICP备14035132号-1号 工信部:http://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