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 您现在的位置:    课研服务 发布时间:2019-12-09 浏览次数:1407 摄影:二年级语文组 作者:金海萍
栏目导航

 云开雾散  教学相长

——记二年级语文备课组常规教研活动


“撷一束光阴,抚过心间。唯有研语的芳华,沉香流年。”12月5日,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我们都在赴一场约会,一场二年级语文备课组展课研课的约会。本次展课的是206班的许秋萍老师,她执教的是二上语文第七单元《雾在哪里》。灵动的语言、巧妙的构思、有序的组织、精彩的生成,许老师和206班的孩子们为大家呈现了一节真实而不乏高效的课例。


A1.jpg


A2.jpg


《雾在哪里》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用拟人的方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雾把大海、天空、海岸与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最后将“云开雾散”称作藏起了自己,读来特别生动有趣。课堂上,许老师始终以学生的角度出发组织教学,以语文素养的培养、提升为核心,引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童真童趣”的语言中去。

 课前谈话,许老师采用“猜谜”、“赏图说话”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把本课主人公——“雾”无痕地引入到课堂。接下来的识字教学,许老师采用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相结合的方式,高效又扎实。“雾”字的教学先让学生自主识记,再拓展有雨字头的字,然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发现雨字头的字跟天气现象有关。在这样的迁移学习,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中,学生学会了举一反三。“岸”字的教学更有特色,许老师首先引导学生随文识记“海岸”这个词语,指名学生在图片上指出“海岸”的位置来引出对“岸”字上为什么是个“山”字的思考,然后通过溯源识字让学生明白:古时“岸”上的“山”代表的是高出水面的陆地,从而迁移了解“河岸”。


A3.jpg


在解决教学重点“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部分时,许老师针对班级朗读学情,采用音乐渲染,教师范读,学生闭眼猜测老师表情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一猜一读,师范读生挑战读,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学生读得抑扬顿挫。他们不知不觉就走进了“雾孩子”的世界,用朗读把雾孩子的心情诠释得淋漓尽致。而在读好长句子时,许老师又耐心地引导学生在读错的地方停下来重读,读对了再连起来读几遍。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课堂上,师生共读、同桌互读、自由练读、表演读,教师以读代讲,学生以读悟情,以读明理。

当课堂摈弃雕琢,真实就是美丽。当教学洗净浮躁,碰撞生成智慧。课堂上最让人耳目一新的是自读课文后的脉络梳理。“雾都把什么藏起来了?”许老师引导学生自读画出的雾孩子说的五句话,然后引导学生上来摆一摆“天空、大海、海岸、自己”等词卡。当学生有疑惑时,教师鼓励学生再读读课文,到课文中寻求答案、解决问题,以此解决了本课关键词“连同”的学习。最后摆出有顺序、有逻辑的板书图。此时许老师顺势引导学生看着板书梳理课文脉络,学生就得心应手。


A4.jpg


A5.jpg


课后,许老师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教后感想。听课老师集中研讨,各抒己见。有老师表示许老师能关注学情,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借助关键词句,梳理课文内容,达成整体感知。有老师表示教学中的语用训练点落实到位,句式拓展说话“淘气的雾把     藏了起来,无论      ,还是     ,都         。”有方法、有层次、有“留白”,鼓励学生看图会说,想象多说。也有老师表示许老师的课高效有方法,把课堂作业本中的习题也巧妙地融入教学情境中。宋刚校长也积极参与到二年级语文备课组的研讨中来。他从一个数学老师的角度出发,夸赞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不仅有浓浓的语文味,还有些许数学逻辑思维的渗透。同时他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也向所有语文老师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命题:课堂教学需关注不同学习品质(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兼顾所有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是我们下阶段的努力方向。


A6.jpg


A7.jpg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道路上,我们将继续积极探索、努力实践。有梦想有行动的二语团队,相信会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扎实。

版权所有 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 | 地址:城南街道腊梅路69号 | 邮编:314033 | 联系电话:0573—83998111 | 浙ICP备14035132号-1号 工信部:http://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