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重构教材,整体建构教学
——记初中数学常态展课评课活动
数学的美,隐藏在数字、几何图形、函数等符号中。数学的美,在于其用特有的符号和严谨的语言,表达了宇宙中并不显眼却又最具普遍性的规律。面对初中图形与几何的起始课,教师要如何解读课本所蕴含着的数学内容,通过特定设计的过程和方法,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和方式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感受数学之美,这值得老师们深入研究。12月2日,我校七年级备课组陈元芳、曹美华两位老师,带着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与思考,进行同课异构,展示了两节公开课《6.2线段、射线和直线》。
线段、射线和直线,是七年级学生初学平面几何碰到的基本图形,两位老师在教学中都能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察到实际生活与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上午第三节课,在701班教室,陈老师以导学案为主线,从学生熟悉的篮球场和足球场图片中找线入手,在学生的“学习区”通过已有知识经验的再建构,整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与联系、文字表述和符号表示。并着力于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陈老师的精美课件、层层设问、练习的变式激发了学生的极大热情,师生互动性强。陈老师以充实的教学内容,扎实的教学功底,向在场师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教学风采。
下午,曹老师在705班授课,曹老师将教材与小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同时将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设疑、激疑、究错、纠错、类比、归纳等步骤,把学习的权利让给学生,践行了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下午第九节课,七八年级的数学老师们齐聚一堂,针对两位老师的教学反思各抒己见,充分肯定了课堂中的亮点:1.知识技能前后联系紧密,给学生的东西是系统的而不是碎片化的;2.让学生感受和经历几何图形的研究过程,即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再用文字表述,然后用符号表示;3.在几何语言的切换上下足功夫,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数学课堂更有数学味;4.课堂的“意外”生成自然,教师也注重对生成问题的指导与解答;5.两位老师都对教材重新建构,在几何的起始课能重视整体思考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维不停留在现有的知识和技能上。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图形几何的起始课是实施“整体教学”的良好契机,不仅要强化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前后联系,也需要认识到“教育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借助于树木来认识森林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不仅仅在运算上,也可以在推理上;不仅仅在知识或问题的重难点上,也会在一些看似简单的“佐料”上。悉心钻研教材,学习课标,潜心挖掘文本背后的内涵,努力让数学课堂变得厚实、精准、高效,是我们一实经开数学老师应有的追求。
版权所有 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 | 地址:城南街道腊梅路69号 | 邮编:314033 | 联系电话:0573—83998111 | 浙ICP备14035132号-1号 | 工信部:http://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