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教互动共享 同步课堂携手共赢
——嘉兴一中实验经开校与于城镇中学开展科学同步课堂活动
乘着互联网+义务教育的东风,嘉兴一中实验经开校与合作学校的同步教学活动持续高效开展。10月31日上午第四节课,科学组与于城镇中学开展互联网+义务教育的同步课堂活动。本节课由庄华清老师执教八年级科学上册的《电荷与电流》。
上课伊始,庄老师展示电荷对水流的吸引,用实验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接着引出摩擦起电知识,再用生活事例,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通过实验活动,加深学生对电荷的认识,使学生的认知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
在学生对电已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与学生一起探讨课堂教学重点——掌握摩擦起电和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本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电荷是真实存在的微观物体,我们看不到,学生很难想象电子得失转移的情况。为了让学生直观理解摩擦起电原因,庄老师采用了建模的思想,让学生建构原子核外电子的模型,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摩擦起电是电子的得失转移而不是重新产生电子这一抽象的规律。巧妙的课堂教学设计,使学生在体验中,促进对科学本质理解。
课后, 庄老师介绍了她本节课设计思路,两校老师又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学习。实验是科学的基础和核心,而趣味实验也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庄老师以电荷吸引水流实验引入课题,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学生对现象进行思考。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做玻璃棒与丝绸摩擦、橡胶棒与毛皮摩擦的实验,增强了学生学习体验。
本节课问题设计层层递进,课堂活动环环相扣,充分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课堂生成及时高效。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活动中双方学生精彩互动,学习沟通零距离。学生时而踊跃发言,时而交流探究,时而共同实验,距离因为互动学习被悄然拉近。
“互联网+”同步课堂中,教师不再只关注自己的班级学生课堂表现,而是兼顾网络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过程中灵活调整教学节奏,一定程度上锻炼教师的分层教学能力。学生在互联网课堂学习中,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加强了同伴互助学习,了解并掌握更丰富的学习方法。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在互联网同步课堂教学中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收获。
通过“互联网+义务教育”同步课堂的平台,科技助教互动共享的方式,两校携手共赢,共享了优质的教学资源。接下来两校将继续依托这一平台,有计划地开展更丰富的同步教学活动,促进两所学校教学品质的共同提升,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化发展。
版权所有 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 | 地址:城南街道腊梅路69号 | 邮编:314033 | 联系电话:0573—83998111 | 浙ICP备14035132号-1号 | 工信部:http://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