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本位,习得方法
——记一年级语文组青年教师展课活动
提起秋天你会想到什么?是火红的枫叶?金黄的稻谷?南飞的大雁?还是香气扑鼻的桂花?10月24日,一年级语文组的沈伊楠老师进行了一上课文《四季》的课堂展示。
前期,一年级语文组在备课组长朱雪红老师的组织下,利用每周四下午的“半日教研”时间进行多次研讨、打磨。大家群策群力,挖掘文本,关注起点,探讨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炼核心问题,斟酌过渡语,让教学流程更紧凑,板块更清晰,层次更分明。
准备充分的沈老师在课堂上带领孩子们彼此对话、唤醒、交流、分享,就如同金秋的果实一般有重量,给我们带来无尽的遐思。课后,一年级语文组还根据课堂进行了以“一年级语文精准教学的思考”为主题的研讨,得到以下三个认识:
一、自主识字有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沈老师从学生出发,立足课堂,注重识字方法的归纳与实践,通过“与同桌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形式让学生充分表达。学生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收获新知。另外,沈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在黑板上板贴归类识字方法,并且巧妙地将偏旁归类识记的方法渗透给学生,如:“夏”、“冬”的共同偏旁是“折文”,可以一起来记。学生们在沈老师的引导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二、动情朗读说感受。
文章的精华在句子中。只有读,它们才能在你的嘴里“活起来”,然后才能在你的心里“活起来”。沈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诗歌第三节的时候,抓住“丰收”一词,出示谷穗实物,让学生自然体会到激动、幸福。情到深处,学生还不由自主地加上动作表演起来。在这一环节,沈老师亲切而又不失机智地以读激趣,以读启发,以读悟情,真正体现了语文课应有的味道。
三、言语实践有梯度。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编小诗。沈老师由简到难,:先出示“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三个词语,让学生发现词语的特征之后,再出示石榴、落叶、桂花等图片,并出示石榴( )、落叶( )、桂花( ),让学生从不同方面来说说这一类型的词语,为之后的模仿编诗歌做好铺垫。然后,出示诗句“石榴( ),他咧着嘴说:“我是秋天。”以填空式引导学生自己试着编一编。最后,从扶到放,让学生和同桌一起看着脚手架创编诗歌。
本次展课带给老师们许多启发与思考,一堂好的课,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学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会以此为鉴,学生关注多一点,教师“唠叨”少一点;方法指导多一些,教师“一言堂”少一些。
沈老师走上讲台不到两个月时间,而本次展课却受到大家的好评,这离不开沈老师自身的勤奋努力,也离不开一年级语文组团队的多次打磨。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能够走得更远!青蓝相接,薪火相传,相信在一实经开这片肥沃的土地上,青年教师们能够自生长,共生长,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版权所有 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 | 地址:城南街道腊梅路69号 | 邮编:314033 | 联系电话:0573—83998111 | 浙ICP备14035132号-1号 | 工信部:http://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