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水可流深,匠心方清远
——记语文组青年教师课展活动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不知不觉中,秋意已渐浓。10月18日,伴着校园里处处弥漫的桂花香,我校青年教师殳佳萍老师在语文组内进行了七上课文《秋天的怀念》的课堂展示。
《秋天的怀念》是当代文坛一位非常特殊的作家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文章,表现了作者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殳老师在她的讲课过程中,情绪饱满,不愤不启,引而不发,用自己富有感情的语言逐步深入的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蕴含丰富的情感语句,感知文字后面丰富的感情。
“好好儿活”是殳老师的教学主题,她以独具慧眼的解读,把教学主题由“母爱”升华为“好好儿活”。整堂课教学环节紧凑,课堂气氛活跃,思路设计清晰。以三个主标题:“秋天里的那些事儿”、“秋日里的那份深情”、“秋风中摇曳的生命”,引发学生对事情的概括、对感情的体悟、对生命的顿悟。
参与本次活动的除了初中语文组内的全体教师外,还有三位校长以及其他学科组共二十余人。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堂有亮点的课:殳老师紧抓住叙事性散文的特点,从事到情再到理、从人到人生再到生命,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深刻解读文章的主题内涵,显示了殳老师独特的文本解读能力和课堂把握能力。连一起听课的年级组长潘声流老师也认为这堂课作为新教师是很成功的。
殳老师的学科指导老师陶建平老师认为:整堂课,殳老师把握关键问题,以生为本,精准教学。以读为主,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在诵读中体悟母亲细腻的情感。既走进文体,又走出文本,由教课文到教方法,恰当的迁移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同时陶老师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板书的设计在呈现知识结构上还有欠缺,课堂追问的艺术和深度还需要打磨。
“我们的教育力,更在团队的教育力。”这是学校李月根校长经常说的一句话。本次殳老师能够成功的课展,也是与前期语文组团队的磨课分不开的。在打磨阶段,组内的孔老师从新的高度提出:既然是展课,就得教点与众不同的东西出来,建议殳老师对文本进行深入、深度的解读。小蕾、冠洲、玲红、建平等组内老师也从教师的朗读技巧指导、文本由事到情再到理的解读、课件呈现的条理性和母亲情感的把握等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陈校也对这堂课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他从一堂展课的维度要求出发指出,作为教师不仅要有广阔的视野也要有独特的文本解读视角。陈校长认为,一堂优质的课需要关注以下维度:目标的定位、教材的处理、环节的设计、课堂生成的处理、板书的设计、教学语言的精炼、教法的选择、课程的立意等。陈校高屋建瓴的架构与设想,教师们深受启发。
宋校也认为殳老师对教材的处理非常得当,情感把握很到位。他认为作者的改变除了母亲的影响,还有作者自省的力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自省的力量。由此促动自己,“自生长、共生长”。
十月寒露霜降临,稻香千里逐片黄。我校开展的青年教师课堂展示活动,不仅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了平台,而且也是其能力展示的舞台,有助于青年教师快速的站稳讲台。在每一方用心经营的“稻田”,终将收获“千里稻香”。
静水可流深,匠心方清远。正如陈校长所说:每个人的成长就是一个从魔到佛的自我蜕变,是从人与自然相处的“道”之境界到人与他人交往的“儒”之境界,最后到人与自己对话的“佛”之境界,这不应只是史铁生的蜕变,更应该成为每个人成长的自我突破和自我超越。
版权所有 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 | 地址:城南街道腊梅路69号 | 邮编:314033 | 联系电话:0573—83998111 | 浙ICP备14035132号-1号 | 工信部:http://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