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意心传 道不远人
——记一实经开教科研项目组暨青蓝工程成立仪式
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在人类宏大的历史和空间范围里,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正是这些微小的不计其数的善的信念,使人性的种子即使在最险恶的环境中,仍能得以保存,经过时间的洗礼,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某个世界,放射出最耀眼的光辉。——题记
2019年9月29日,嘉兴一中实验经开学校教科研项目组暨青蓝工程成立仪式在闻远楼5楼多功能厅召开,全体教师、教辅人员参与本次会议,会议由教师服务中心主任李树老师主持。
你的名字,我们的云图
会议伊始,李树老师幽默开场:“这一周,我太‘南’了!”道出了为此次会议的准备、教科研项目组和青蓝工程成立背后所付出的诸多心血。一张融合25个姓名的云图拉开了教科研项目组成立仪式的序幕,陈海旺校长宣读教科研项目核心成员的名单,李月根校长手带白手套,郑重地为成员们颁发聘任证书。
青年教师研究院秘书长许灵嘉老师作“前方是什么”的主题发言。许老师回忆自身成长历程的人、事,表达了对所在学校、指导老师、前辈、师父等的感恩之情,也表示学无止境,将更加努力进步的信念。面对未来的路,许老师说,首先,不要急,再者,要心怀感恩,教育是充满着无数烦恼和挑战的事业,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永远充满激情,而我们的内心需要一份淡定、坦然和宁静。
“教师的工作,很大意义上是留给未来。今天我们所作的一切,必然要在一段时间之后,有过经历和沉淀后才能看到效果。”接过许灵嘉老师的话,李树老师借由电影《云图》的台词,表达了相同的理念。并向大家简单介绍了青年教师研学院组织和框架,围绕发展路径的三项研学内容,将通过项目组等形式聚焦课堂,建设队伍,开展教科研活动,引领青年锤炼专业品质,推动教师个人和学校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学校推动并成立了青年教师研究院的项目工程——“教科研项目组”和“青蓝工程师徒结对”。
千呼万唤“师”出来
在结束了教科研项目组的成立仪式后,青蓝工程结对仪式在“千呼万唤”中拉开序幕。
大屏幕上放映师父们视频的时候,徒弟们陆续走上了舞台,身着正装,以示此项仪式的正式和对师父的尊重。“师父们,你们各自上台来认领自己的徒弟吧!”李树老师一声话下,师父们上台站到了自己的徒弟边上。紧接着,全场最欢腾的一刻来临了。徒弟们开始用嘉兴话、上海话、安徽话……再加英语、俄语,轮番对师父说起了自己的心里话。“千奇百怪”的语言师父们或能听懂或听不大懂,但相信他们都听到了一样的情感:徒弟对师父的爱与敬。欢声笑语中,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感动感怀下,流淌的是浓得化不开的情与谊。这一刻,他们结为师徒,下一程,他们将携手同行。仪式中,由宋刚校长宣读青蓝工程指导教师名单,李月根校长颁发聘任证书。
师父代表董保产老师上台发言,首先代表全体师父表态结对后将努力鞭策自己,不断反思,集思广益,在业务上进一步提高自己,使自己无愧于师父的称号,与徒弟在交流中互相促进,在合作中共同成长。董老师还提出了四点希望:第一,虚心学习,提高自己;第二,学会积累,充实自己;第三,教学相长,切磋提升;第四,抓住课堂,提升素质。
殳佳萍老师作为徒弟代表向师父们表达了感谢,表达了自己作为年轻教师的困惑与迷茫,也表达了身在一实经开语文组的幸运。殳老师表示身为徒弟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也一定努力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坚守初心,扎扎实实工作,踏踏实实做人,永葆教育情怀;第二,执着教艺,学习师父丰富的教学经验、朴实严谨的教风;第三,生怀匠心,创造性地实施教育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特色、教学风格。
道不远人
会议的第三项议程由陈海旺校长作校本研修项目工程简介。陈校长借奥巴马的话告诉大家:“……现在正是实现那种许诺的时刻……我们注定要让我们的信念之光普照。”我们的每一位老师都是品牌,我们心中的信念就是让自己成为“颖觉开悟者•盗火传灯人”。在与家长沟通的案例故事中,陈校启示我们:在百分百的用力下要思考自己力量的类型,良好的团队更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共同愿景。陈校从“青蓝同蔚、匠心传承、道不远人”三个方面展开,具体介绍了青蓝工程、尖角工程,告诉我们要有始终如一的信念、自觉的专业修炼、依靠携手登高的团队。
彩蛋惊喜
会议的最后,一实经开献礼祖国70周年的微电影将气氛推向了最高潮。这部由陈思远老师导演、董祎怡老师制片的微电影,主创、掌镜、剪辑、人物,都由学校师生担纲;视频背景音乐由邢如飞老师领衔的校合唱队录制。从清晨护校队的值班开始,以一天的时间为序,展现校园一日风采。本次会议是微电影的“首映”,得到的是全体教师、教辅人员的掌声、笑声、欢呼声、赞叹声,留给大家的是惊喜、惊叹、感触、感动。
以终为始,不忘初心。优秀的教师应当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学生面前的道路。
版权所有 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 | 地址:城南街道腊梅路69号 | 邮编:314033 | 联系电话:0573—83998111 | 浙ICP备14035132号-1号 | 工信部:http://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