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荡成涟漪,石击生灵光
——关于“精准教学”集体备课专题交流会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为了提高自我教育质量,为了打造特色“精准”课堂,为未来教育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一中实验经开学校全体备课组成员于8月29日上午集中闻远楼多功能厅,一起聆听、交流与学习。
会议由课研服务中心主任张永红老师主持。初中和小学教师齐聚一堂,共同参加了此次会议。张老师从集体备课的好处和集体备课的现状谈起,引出大家一起思考与交流的话题——我们怎么做集体备课。
第一阶段,八年级备课组交流分享集体备课的体验过程。
首先,八年级语文备课组长沈冠洲老师对“精准”教学做了分享。语文组老师就每个单元确立教学主题,如就“新闻”、“人物”、“山水古文”等教学内容,拟用“默读、浏览的方法”、“圈点勾画法”、“仿写、生活情境写作法”、“精读、品读赏析”等方法展开教学,重点结合课研服务中心的“双向细目表”,谈了本学期语文“精准教学”方面的创设,充分体现了语文备课组集体研讨思想的深度和广度。
数学备课组长陈雪飞老师,从如何制定教学计划入手,对教学进度、课堂教学的目标方面交流了该备课组的具体做法。陈老师强调在一次备课时,组内老师资源就共享,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思考,再进行二次备课。二次备课的主备人要以“八备”突破点,关注考试说明,明晰数学“进度、目标、检测”三统一。二次备课教学资源的流转方式,所有教师采用百度网盘共享方式,教师可以结合自身教学资源,随时或及时上传和下载。最后,陈老师强调教师之间团结协作、合作共生的意识和做法,得到全体老师认可。
科学备课组长王俊萍老师分享科学组思考和具体做法。王老师强调备课组老师是一个团队,提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理念;提出避免表面化流程性研讨,开展深层实质性研训的要求。每学期每人上好一堂公开课,深入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着力提升每位教师的“教学力”。力求从精准教学和初高中核心内容衔接两方面深入开展主题教研。就“俊采”计划,王老师分享了备课组双向细目表分工、落实与改进,强化备课组运用集体智慧,以及教师在课堂中引领、组织等方面的重要性。
英语备课组长顾翠华老师分享了备课组的学期计划、教学进度计划、活动计划、公开课等安排。该备课组分工明确、资源共享,注重课堂教学难点、重点突破,加强主线性阅读能力提高,明确充分运用课堂主阵地进行语法精析的教学架构。具体涉及的细节有:作业布置与批改强调了表扬先进、鼓励进步、提出不足的做法;学生辅导常抓不懈,力争缩短两级分化;利用周末时间,强化训练难度和强度等,综合体现了英语备课组在宏观与微观教学层面,在开学初期就有了全面和深入的思考。
社会备课组长组徐利忠老师也分享了社会组的集体研讨成果。徐老师就基于学科特点,做出学科计划;把握单元要义,掌握精准教学;转变学教方式,力争创新突破;突破固有思维,展开了具体生动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引领大家一起教研,一起做思考。最后徐老师指出教师们在借力合力的教研路上,相信越走越远。
第二阶段,七年级各备课组就集体备课开展了开放而又真诚地交流。
语文备课组长张小蕾老师做了关于语文“精准”教学研讨分享。她强调集体备课首先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进行集体研讨,如提炼每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如何达成目的,需要用哪些研究方法等方面需要先独立做思考。接下来进行二次备课和总结提升。她强调责任意识、反思意识、总结意识,张老师相信团结合作,才能引领备课组走得更远。
数学备课组长陈元芳,就“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小群,分享了关于备课组小伙伴之间的温馨故事。陈老师强调,三人行,是一个分享群,一个伙伴交流群,更是一个相互扶持的伙伴群。她还与大家分享自8月12日以来备课组做的事,以及昨日集体备课组就“双向细目表”集体备课的做法,甚至还结合备第一节课的内容设计,与所有在座老师做了具体分享。
英语备课组长唐雯娟老师,首先,分享了英语备课组的教学进度和计划。其次,唐老师认为,教师要与时俱进,做学习型进步型教师。初中教学从七年级到九年级为一轮,每一轮学生不一样,故课堂教学就应该与时俱进,不应该用上一轮的教学资源来应付本轮的教学,哪怕是一位教学丰富的老教师。这不断更新教学设计与课件,“不重样”的想法,令人敬佩。
科学备课组长张竹玲老师,就“精准教学双向细目表的尝试”做了主题发言。首先,备课组老师,就聚焦“刻度尺”这节课,每人独立填写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目标研究表格,具体还交流了使用精准教学双向细目表的感受,令在座老师感同身受。
社会备课组长周云老师,交流分享了该备课组集体备课体验过程。周老师认为,集体备课令人愉快温暖,并且在思维碰撞中不断突破,在无形中潜移默化提升思维品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第三阶段,陈海旺校长做《视角与视野:综合思维成长的“眼力见”》主题讲座。
首先,陈校长充分肯定了各个备课组教师两天的集体备课认真、初见成效,充分体现了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与独特性。他强调,协作、共鸣是提高团队作战的最佳方式。教学是技术,教学更是艺术。他认为,技术不必有自己的思想,基本上是按规范操作,而富有创造的、富有独特个性的东西才能称得上是艺术,能够永久保留的东西唯有艺术。陈校长还指出:研而不教则空,教而不研则浅。教要成功,备要当先。
其次,对于精准教学,陈校长提出了自己独到又深入的看法。如何做到精准教学?目标精确、内容精当、方法精准。陈校长认为,精准教学是一个同共体,是一个众筹智慧、众创质量的活动。借助双向细目表可以更有效地众筹智慧、众创质量。而对于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他提出每位教师要向自己提出“六问”:教(学)全了吗?教(学)到了吗?教(学)对了吗?教(学)会了吗?教(学)活了吗?教(学)火了吗?陈校高屋建瓴的架构与设想,教师们深受启发。
再次,陈校从一堂课、一道题、一席话、一感悟四大方面具体展开。他提出,视角是有限的,视野亦有盲区,价值引领须慎重,从技术到艺术的观点看法,带给老师全身心的精神洗礼。
有人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相信这次会议,不仅是教师们专业发展的精神盛宴,而且成为引领学校“精准教学”的风向标。
版权所有 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 | 地址:城南街道腊梅路69号 | 邮编:314033 | 联系电话:0573—83998111 | 浙ICP备14035132号-1号 | 工信部:http://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