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 您现在的位置:    课研服务 发布时间:2019-06-09 浏览次数:1368 摄影:许秋萍、李树 作者:陈韵娇、徐苗
栏目导航

“同”心并力 “异”彩纷呈

——小学一年级语文同课异构课堂研讨活动


同课异构是近些年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一种颇受亲睐的研讨形式。同一个教学内容,教师根据不同的学情,进行不同的教学处理和教学呈现,能让我们在比较中看到教学艺术的多样性,教学创造的可能性,启发、激励老师们从不同的维度和视角挖掘课文的教学价值,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设计语文学习活动。

6月5日上午,我校徐苗老师和陈韵娇老师就《棉花姑娘》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以不同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两堂独具特色的一年级阅读课。

第一节课由徐苗老师带领104班的孩子走进《棉花姑娘》。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知识点是简单的,但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是有难度的,所以老师的课堂设计是相当重要的。徐老师这一堂课上得非常成功,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紧抓识字教学。徐老师主要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把识字与阅读融在一起,使小学低段语文教学做到识字与阅读“齐步走”,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得扎实、学得有效。2.加强朗读训练。徐老师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同桌合作读,男女合作,分角色读好课文的对话,配上动作、表情,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体验角色。3.渗透学习方法。文中第2、3、4这三个自然段句式相同,易于理解。精讲第2自然段后,让学生自学3、4自然段,这一由扶到放的过程,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渗透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4.注重语言训练。徐老师还挖掘了本文的一个拓展点,来拓展知识,进行语言训练。既拓展了学生的科普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A1.jpg


A2.jpg


A3.jpg


第二节语文课由陈韵娇老师在108班执教。陈老师以问促读,引导孩子们在朗读中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结合板书了解故事的大意,锻炼了孩子们的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棉花姑娘》一课语言生动,对话丰富,情感充沛,根据文本的特点,陈老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体验情感,指导朗读上,让学生看一看图片、想一想角色的内心世界,从而读好请求的语气,孩子们一下子就体会到了棉花姑娘一次比一次焦急的心情,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再现人物的情感,使课堂一下子活了起来。阅读是为了更好地表达,陈老师还通过比较朗读,引导孩子们发现三位医生回答有相似之处,总结出“道歉—解释原因—提出建议”的语言范式,并让孩子们迁移运用,学会正确的表达。整堂课渗透着浓浓的人文情怀,让学生不由自主地由情生情。


B1.jpg


B2_副本.jpg


B3.jpg


课后,课研服务中心成员和一年级语文老师对同课异构的这两堂课进行了思维碰撞。研讨中,老师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对两堂课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评议,在充分肯定优点的同时还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低段阅读教学的要求。


C1_副本.jpg



版权所有 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 | 地址:城南街道腊梅路69号 | 邮编:314033 | 联系电话:0573—83998111 | 浙ICP备14035132号-1号 工信部:http://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