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 您现在的位置:    教育服务 发布时间:2019-05-02 浏览次数:2415 摄影:钱洪民 作者:沈冠洲
栏目导航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定知

——记一实经开“校园文化祭暨语言文化月闭幕式”


我想在你窗前读首诗,诗里也许还没有你的名字,

也许会有几个玄黑的小字,也许会有几句斑驳的曲子。

你的眉头,锁着困惑;我的嘴角,却缀着欣然。

也许我只是想诱惑你打开窗子,

去看看窗外世界原本的样子。


对语言与文化的热爱,不是一种形式的追求,也不是一种责任的使然。一切都是发乎于心的,对于美好的向往,对于古典的沉醉和对于文明的虔诚。一实经开的孩子们经过一个月“语言文化月”的熏陶,深深的记住了“字里行间习文化”这一句言简意赅的标语,并以身,以心去践行它。


a1_副本.png


4月29号下午,我们的孩子们在经历了“说文与解字”“配图三行诗”“馆校风雅颂”“阅读马拉松”四大文化节比赛项目后,引来了“语言文化月”的压轴节目“校园文化祭”。当大家走进报告厅,古朴的米黄色背景大字以及主持人们古典而庄重的汉服装扮,就给了大家眼前一亮的感觉。


B1_副本.jpg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诗书礼乐之“诗”

作为校园文化祭的开场大戏“诗书礼乐之诗”,一年级的孩子们让我们看到了新生力量的活力、魅力与能力。从年级海选中脱颖而出的102、107班小朋友们为大家现场演绎了“经典诗文我吟诵”。无论是宛如从“经典咏流传”中走出来的古体诗歌节奏韵律诵读,还是形神具备的现代散文朗诵。孩子们的眼睛里,展露出的是对于语言文字里的热爱。孩子们的身上,迸发出的是对于语言文化的追求。就如初夏的一株新荷,蜻蜓微立,在所有人的心中晕开一圈圈的涟漪。


c1_副本.jpg


C2_副本.jpg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诗书礼乐之“书”

第二板块是以701班侯佩妤同学为代表的小组阅读合作展示。作为“馆校风雅颂”的延伸,侯佩妤和同学们在嘉兴图书馆市馆的“尚书”经典阅读活动中获得了社会一致好评。在浙江新闻上,也报道了这场文学的盛会和这些初出茅庐的孩子们。他们用自己的阅读带给人们精神的享受。侯佩妤的《雾都孤儿》分享,远远超过了一般孩子的“读后感”水平。层层深入,抽丝剥茧,去梳理狄更斯和作品的深层关联,引导人们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更好的认识了这部传世佳作。


D1_副本.jpg


D2_副本.jpg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诗书礼乐之“礼”

王恩暄家长与孩子一起,给大家上演了一道古朴的茶道好戏。对于这些已对传统文化陌生的孩子们来讲,这样古典典雅、意蕴深刻的表演着实是大开了眼界。茶道中敬客、敬物、敬天地的精神,给了大家不一样的庄重。茶艺中圆中带方,刚中存柔的技法特点,更是暗含了我们本土道教的刚柔并济、阴阳相生的文化内涵。表演后,王恩暄家长也表示非常高兴今天能把我们传统的茶艺文化带给我们一实经开的孩子,甚至是一年级的小朋友。给他们的心灵上留下了永久的茶文化烙印。


E1_副本.jpg


E2_副本.jpg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诗书礼乐之“乐”

古琴作为传统乐器流传至今,在孩子们中的普及度远远不如吉他和钢琴等西洋乐器。但是,今天101班孙富杰家长给大家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古琴表演。经过孙富杰家长的简单讲解,我们才知道古代的琴艺里浓浓的匠人精神。一台普普通通的琴,在长度、棱角、琴弦各个细节都是和四季、方位、年月之数暗合。见微知著,这绕梁不散的弦音让在场所有人安静了下来,仿佛心灵都受到了洗涤。


F0_副本.jpg


F1_副本.jpg


我们希望为孩子们读一首诗,一首名字叫“汉字”的穿越千年的诗。

我们想给孩子们打开一扇窗,一扇逃离了电子科技和现代感的窗

一扇追溯过去的窗,也是一扇通往未来的窗。

这一切的一切都在这里,偏旁部首里,平仄韵律里,潜藏在字里行间。



版权所有 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 | 地址:城南街道腊梅路69号 | 邮编:314033 | 联系电话:0573—83998111 | 浙ICP备14035132号-1号 工信部:http://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