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轮驱动:课程创新与管理赋能的“优学”破局之路
——经开区2025年“优学经开”专题研训班暨校(园)长暑期读书会之四
为进一步推动全区中小学和公办幼儿园校(园)长的核心能力建设、彰显新时代教育管理者的创新智慧,2025年8月10日,经开区校(园)长一行在民生事业部高川红部长的带领下齐聚苏州,开启五天的培训升级模式。8月13日培训进入第四天。
【上午篇】课程为钥:解码学校发展的“破局之道”
上午苏州市首批教育领军人才,首批特级校长、名校长,现任江苏吴中集团旗下常熟昆承湖外国语学校总校长顾苏云以《课程建设与教学变革——学校管理的突破口》为题,为教育管理者提供了一套“理论+工具+案例”的全景解决方案。讲座直指当前学校课程建设“理念难落地、特色难形成、评价难闭环”三大痛点,通过深耕文化、精准育人、面向未来的“顾氏实践”,揭示了课程教学作为学校发展核心引擎的路径与智慧。
扎根文化:从“范学课程”看传统精神的现代表达
“课程改革必须锚定学校的文化基因。”顾校长以景范中学“范学课程”为例,阐释如何让千年文脉滋养当代教育。作为范仲淹义庄故地,学校打造“景范文化场”,构建“文化主题类”“综合实践类”“活动嵌入类”课程,使“先忧后乐”精神从匾额走向生活。
精准育人:“个性化课程”破解“千人一面”难题
针对标准化教育与个性化需求的矛盾,顾校长在立达中学推行“动态分层+项目式学习”改革:实施三级分层走班,开发“阳光小屋”项目式课程及“八项能力”综合实践课程,开设管乐团、民乐团等30余个艺术社团。通过“分层教学+特色课程”组合,实现“育分”与“育人”的平衡。
面向未来:“未来少年计划”的素养培育新范式
“智能时代课程需兼具传统温度与创新锐度。”顾校长以常熟昆承湖外国语学校“未来少年计划”为例,构建“国家课程+五大校本课程”体系:中华文化涵育课程、自我领导力课程、全科阅读课程、超学科融合课程、特长发展课程。教学中采用“分层走班+游学行走课堂”,并引入AI辅助评价系统,呼应2022版课程方案“综合实践”与“核心素养”要求,成为区域课改示范。
顾苏云校长的实践启示我们:唯有让课程扎根文化土壤、贴近生命成长、拥抱技术变革,才能真正实现“以课程育人,以文化立校”的教育愿景。
【晚上篇】管理为镜:映照优学实践的“破局之思”
夜幕低垂,月色与案头的《当校长遇见德鲁克》交相辉映。全体学员以“优学经开实施方案”为蓝本,分组展开管理智慧与实践创新的深度对话,在思想碰撞中淬炼“优学”发展的金钥匙。
锚定研讨靶心:双靶聚焦明方向
分组研讨前,潘仁吉副部长面向全体学员,明确了本次研讨的核心目标与具体要求:靶心一,聚焦研讨内容。各小组需立足《当校长遇见德鲁克》学习心得,紧密结合“优学经开实施方案”与本校实际,深入研讨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修改建议;靶心二,明晰发展路径。针对“优学经开实施方案”,各校要在确保发展步伐稳健的基础上,重点思考并厘清“优在何处”“何以创优”,并共同描绘清晰可行的区级长远发展蓝图,为方案的有效落地奠定基础。
思想激荡现场:四维破局献良策
围绕“总体要求、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组织保障”四个关键实施维度,各小组进行了热烈的思想碰撞和深入交流。
共识凝聚时刻:协同引力启新程
研讨环节结束后,分组代表依次登台汇报,呈现的不仅是文字方案,更是教育管理的智慧结晶,充分展示了小组达成的共识性改进方案与实施建议。
当月光洒满青石板路,这场跨越理论与实践的对话,终凝练为驱动“优学经开”的三重引力:使命聚焦的定力、系统破局的巧力、生态共生的耐力。正如耦园的曲径通幽,优质教育的抵达,既需德鲁克式的系统思维,更需每位管理者在实践中不断校准方向、精耕细作。
从晨光中的课程智慧到月色下的管理深思,一天的研训如一场教育思想的“双螺旋”升级。课程创新的文化根基与管理赋能的实践路径交织,让“优学经开”的蓝图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愈发清晰。
版权所有 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 | 地址:城南街道腊梅路69号 | 邮编:314033 | 联系电话:0573—83998111 | 浙ICP备14035132号-1号 | 工信部:http://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