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记2019级立校生小初衔接活动之语文
暮春微风衔柳绿,满城桃李正芬芳。四月,和煦的暖风轻拂过经开实验教育集团的廊檐,六年级学子的成长年轮即将镌刻新的印记,他们马上要踏上初中的征途。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在学习内容、学生发展规律和教师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为了让他们更好的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我校特开展了小学六年级初中课程体验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探索中小学教学衔接的有效路径,打破“小初衔接”的壁垒和盲区,帮助学校学生在小升初过程中顺利衔接、平稳过渡奠定了基础。
本次活动在选课和备课上精心至焉。七年级语文备课组长宋玲红老师和组内老师统一了此次衔接课程的内容——文言文。俗话说,初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为了让六年级的学生感受到文言文的趣味,为以后初中文言文的学习奠定兴趣基础,因此,展示课题定为:《<世说新语>里的小智囊》,这也是基于七年级的名著阅读《世说新语》而设定的上课内容。
七年级的六位老师:孔皓月,沈冠洲,宋玲红,陈麟,张冰鑫、王高越走进了小初衔接的课堂,给集团内六年级14个班的学生带去了一堂别具一格的小初语文衔接课。
一堂衔接课,半生难忘情。六位老师的课风格迥异,各具特色,但都幽默风趣,课堂妙趣横生,扎实高效,丰盈多姿,摇曳生光,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上对文言文顿生好感,为他们以后初中文言文的学习埋下了一颗坚实的种子。在课后,学生还意犹未尽,或请教老师问题,或要求老师签名留念。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继而发灵光。衔接不仅是教学内容的过渡,更是教育理念的贯通。本次小初衔接活动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打通了小初衔接的壁垒,逐步实现小初携手,共育未来的愿景。
所有班级小初衔接课堂展示结束后,集团六年级语文备课组长张春园老师召集大家在学校中学校区315会议室进一步探讨了小初衔接。每位展课的老师先各自发言谈了自己参与本次活动的感受和收获。七年级语文备课组长宋玲红老师总结了此次活动感受,她认为一些六年级的孩子课外阅读量比较大,知识还是很丰富的,孩子们在课堂的表现很不错,一些有思维的难度、深度、广度的课堂提问,有不少学生还是能回答得很好。宋老师强调,小初衔接阶段,一定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以及课堂动笔做笔记的习惯,还要培养好学生上课的专注力。
小学和初中是整体相连的学习阶段,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科素养形成的关键期。促进小学与初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小初教育有效衔接,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化教育教学环境,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时光有信,未来可期。本次小初衔接活动,是学校每年的例牌传统,不仅为小初教师搭建了交流的平台,也为初小衔接教学提供了宝贵经验,更为孩子们的顺路过渡、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教育生态。这不仅是知识和经验的交汇,更是我校基础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体现。学生的高质量成长是学校办学的根本追求。花开有时、静心期待,教育接力、衔接有度,小初携手、谱写华章。
四月的江南,我打马而过,那达达的马蹄是对小初衔接一份独特的挚爱。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活动时光,短如朝露,却凝结了无数灵光与热望。活动结束,众人携一缕记忆、满心感悟,转身,皆是教育路上的追光者。愿此间星火,成燎原之势;待来年春风,续小初华章!
山高自可登临上,水深不妨涉足知。落实新课标,探索小初衔接的新课堂,我们仍需不断地探索、前行。
附:初中语文课程体验活动安排
版权所有 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 | 地址:城南街道腊梅路69号 | 邮编:314033 | 联系电话:0573—83998111 | 浙ICP备14035132号-1号 | 工信部:http://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