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青研院】积极写作 优师青研
——2024学年第二学期集团青研院“积极写作”合作学习活动(一)
2025年4月8日晚,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青年研学院在中学校区闻远楼5楼多功能厅开展了以“积极写作·优师青研”为主题的合作学习活动。本次活动本着“青研院一个学期做好、做精一件事”的原则,在上学期“积极阅读”基础上延续发展,旨在通过“一文三磨”的研修模式,推动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发展,培养其学术写作素养。活动由全体青研院成员及部分学委会导师参加,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互动热烈。
活动伊始,主持人翁婷婷老师引用佐藤学教授的名言“教师的学习是‘三位一体’的对话”,点明了本次活动的核心精神——青年教师需要在与教材、同伴、学生的对话中实现专业成长。她回顾了本学期教师服务中心组织的“积极写作”活动的推进历程:从寒假收到论文初稿,到3月底完成多轮修改,再到导师与学员共同打磨3、4稿,每一步都凝聚了集体智慧。
作为2024年区、市论文双一等奖获得者,李明老师以《汇聚学习点滴,启航论文撰写》为题,分享了论文写作的核心要领。他从选题策略、框架建构、创新表达三个维度展开,结合自身获奖论文《学·用结构:初中数学整体性教学设计策略》,详细解析了如何从日常教学中提炼热门选题。
“选题要紧扣教育热点,如‘单元整体教学’‘跨学科学习’等,但更需立足教学实际。”李明老师以数学学科为例,展示了如何将抽象理论与具体案例结合,形成“理论+案例+小结”的论文结构。他特别指出:教师要注重平时的积累,多多记录教学实践、教学反思等,注重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学习。
随后,2024年区论文一等奖获得者王一诺老师以《“我”的进化史》为题,分享了她的论文写作进化史。作为一位新教师,她笔耕不辍,已有多篇获奖论文,其秘诀在于“思考、自问、请教”的有机结合。她总结出了予行-予研-予撰-予修-予思-予悟的论文进阶路径,并分点展开了具体阐述,得到了青年教师的共鸣。
在“予修”模块中,王一诺老师以幽默风趣的口吻回忆了自己写作时的种种心路历程,她悉心整理了专家修改案例与专家建议,提示大家写论文要做好心理建设,大胆地去接受“批评”。
在互动环节中,青年教师们踊跃提问,两位主讲嘉宾一一解答。问题涵盖选题聚焦、案例运用、跨学科研究等多个方面,现场讨论热烈。有老师问道:“如何用一句话说明案例与理论的关系?”李明老师以《学·用结构》论文为例,进行了总结与具体的解释。针对“专家意见冲突”的问题,王一诺老师坦言:“修改时要‘准备好被批评、推翻’,专家的意见也要结合自己的看法,最终需回归论文的核心目标,选择最契合主题的建议。”她的分享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成长路径。
活动的最后环节是分组辅导,导师团与青年教师按学科组别前往指定地点,进行面对面交流。各组导师针对论文2稿再次提出具体修改建议,学员们或录音或飞笔记录,收获连连。
小数组在张金峰副校长、李亚群老师、沈小伟老师等导师带领下,聚焦数学论文的数据分析与逻辑严谨性;中小学语文组在茹云霞副校长、沈冠洲老师、卢洁老师等指导下,探讨如何将阅读教学经验转化为学术语言;小英组在杨敏雅老师、陈晖老师、沈张燕老师的组织下,研究英语教学案例的论文表达;小音、小德法、中小体组则分别围绕艺术、德育、体育学科的特点展开讨论。辅导结束后,导师们鼓励学员继续打磨论文,在良好的研学伴侣圈中共同成长。
本次“积极写作·优师青研”活动不仅为青年教师提供了论文写作的实用方法,更搭建了一个合作共进的学术平台。从专题分享到分组辅导,从理论解析到实践指导,活动全程体现了“三位一体”的对话精神,青研院将继续深化“一文三磨”模式,助力青年教师在科研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版权所有 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 | 地址:城南街道腊梅路69号 | 邮编:314033 | 联系电话:0573—83998111 | 浙ICP备14035132号-1号 | 工信部:http://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