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诗词之韵 品文化之美
——一年级语言文化月综合实践活动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灿若星河,经典诗文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诗经到乐府,再到唐诗宋词,其语言之美、音韵之妙、意境之远,滋养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一年级的孩子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期,而朗朗上口的古诗既便于诵读,又潜移默化地起到了教育和告诫作用,让学生得到受益终身的积淀。为了弘扬我国的古诗文化,培养一年级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经开实验学校,一年级语文组开展了语言文化月综合实践活动。
丹青绘诗意
“纸上万里行,落笔诗成画。”“诗配画”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理解古诗的方式,当“诗情”与“画意”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关于“春节”的古诗词很多,最出名的就是王安石的《元日》,古代除夕被称为“元日”,取一元复始之日。各种风俗都是寓意除去旧的不快,迎接新的一年,体现我们中国人向往美好生活的优良传统。
“清明节”的得名源于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
“端午”所包含的人文内涵不仅仅是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赛龙舟这样的习俗,还加上以血肉之躯作为灵魂之祭的爱国诗人屈原,使得“端午”早已化作中华民族内心深处浓浓的情结。
“中秋节”,一轮明月,撒下万缕思念;一抹桂香,送来岁月安好。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古人云:“诗堪入画方称妙”。诗是画的升华,画是诗的想象。一首首古诗变成了一幅幅画,跃然纸上,如灵动的音符,无不诉说着孩子对古诗的喜爱。
起舞弄诗情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著名诗人杨万里在常州任职时,看见池塘边一汪清泉分出细细的水流汇入池中,杨柳拂水、影映碧波,小荷刚刚钻出水面,几只蜻蜓或站或飞,充满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经开实验一年级的小朋友们用灵动的声音,美妙的舞姿,为我们再现这幅朴素、自然、又充满无限生命力与生活情趣的画面。让我们一起静静聆听,用心感受。
在表演过程中,一年级的小朋友们用稚嫩青涩的嗓音来彰显我们古诗词的纯粹,与古典诗词达到了完美结合。当表演走到高潮处,小朋友们的童声合唱让观众为之动容,全场氛围达到了极致。
一首好诗就是一位良师,学习古诗词犹如在花的世界中徜徉。染其色、尝其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净化自己的灵魂,开阔自己的视野。总之,从小让孩子们直面古诗词,诵读古诗文,既陶冶了情操,营造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氛围,更为我们一年级的课堂带来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版权所有 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 | 地址:城南街道腊梅路69号 | 邮编:314033 | 联系电话:0573—83998111 | 浙ICP备14035132号-1号 | 工信部:http://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