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无极限
——记经开实验青年团教师德育研讨活动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往互动的桥梁,沟通没有终点,没有极限,有的只是技巧与真诚。3月10日,为了更好地帮助经开实验青年团教师了解沟通的重要性,助力青年团教师成长,嘉兴经开青年团成员在多位经验丰富的骨干班主任带领下,开启了一场“沟通无极限”的旅程。
主持人何龙老师与沈伊楠老师以巧妙的“互换身份”引出家校沟通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朱克凡老师的精彩分享。克凡老师将寒假阅读《教师的沟通力》的心得体会以《家校沟通——“一场特殊的恋爱”》向大家做了分享。从“相识”、“热恋”到“磨合”。始于一次微信的添加,见面会心跳加速,最后“喜结良缘”。恰当巧妙的比喻一下子让在场的老师领悟了复杂的“家校沟通”的奥秘,让老师们学会了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做家长信赖的老师,从而更好地实现“家校共赢”。
接下来就轮到青年教师们上场了。大家以小组形式进行有趣的“看图猜谜”游戏,并确定各自的讨论主题:“蝶恋花”(合伙人)、“破阵子”(熊孩子)。大家围绕主题中的任务卡内容,向组内骨干班主任现场问诊,并商讨如何完成任务。所有的任务围绕“沟通交流”展开,大家分享自己的小故事。
第五小组陆琳宇老师分享了她和一个“焦虑妈妈”的沟通故事。陆老师在了解到“焦虑妈妈”之所以“焦虑”的家庭深层原因后,积极和家长沟通,治愈“焦虑妈妈”脆弱的心灵,让妈妈更加坚强。在解决了妈妈的问题后,孩子学习上紧绷的神经也得以缓解,“在不断的沟通交流中 ,强心脏”,妈妈对于老师的信任更深了,因而后期也采纳了很多老师的教育建议。在这个故事中陆老师通过深层了解、耐心化解以及将心比心使得这趟“家校沟通”的旅程有了美丽的结局,同时也为孩子的成长赢得了更多的可能。
第六小组陈佳老师以“人生若如初相见”为主题,从“见”出发,分享了与一年级新生家长的四个“见”。分别是事前家访、新生报到、期中家长会和个别交流四场“见面”,点出平等互通真诚的交流就是真交流、真分享、真互通,沟通离不开“真诚”,“真诚”永远是必杀技,让各位老师领悟到“真诚”的重要性。
第一小组和第八小组以“我和熊孩子的交响曲”为主题分享和可爱“熊”孩子之间的点点滴滴,展现了老师们和孩子沟通的技巧与方法。老师们从孩子们每天的生活和学习细节出发,看到问题,找出问题根源,并站在孩子的角度先和孩子们进行沟通,在与孩子们一次一次的沟通中慢慢引导。同时也及时和家长交流、反馈情况,做到家校合力。在一次次的“合力”中推动孩子的成长。或许沟通合作不易,但只要方法正确、方向准确、坚持不懈,就算仍然处于沟通的转折点也是一个成功的开始。
第二小组以“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主题分享了两个小故事,展现了孩子们之间的天真烂漫。在刘畅老师班中,有一个关于“情书”的小故事:小男孩多次给小女孩表达“我爱你”,甚至公开“求婚”。刘畅老师在和男孩和男孩家长交流之后,才发现这个男孩对所有他喜欢的人的表达都是“我爱你”,这才解决了这个“浪漫”的小问题,也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在教育中,老师们如果能换个角度看孩子,以不同的交流沟通方式,就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成果。
第三小组分享了技能课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在强调“五育并举”的素质教育时代,音体美等技能课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也必不可少。付怡群老师就分享了一个因为一幅画而展开了一场家校沟通的故事。付老师用真诚的赞美架起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并在沟通中更加了解这个孩子的优缺点,从美术老师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改进的建议,让孩子在成长中收获赞美,也让老师们知道了交流沟通并不可怕,主动出击是王道,真诚的赞美则是锦上添花。
第四小组以“两情若是久长时”为主题讲述了如何与家长保持好交流沟通,维持好关系。首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家长和孩子,不卑不亢,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其次要看到孩子是整个家庭的希望,与家长心平气和地沟通。最重要的是要带着关注、理解、善意、爱心的眼睛,看待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开出花来,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长出诗意。
现场很暖,每个青年教师的心里也很暖。在暖暖的氛围中,教育服务中心许秋萍老师也分享了自己温暖:“有人说教育即沟通,这个观点不一定正确,但却说明了沟通的重要性。沟通艺术的背后需要我们像克凡一样用阅读来沉淀,这是‘自生长’;更需要我们像今天这样用‘问诊式’的研讨来‘共生长’。期待每位青年教师都能将这样的自生长、共生长延续到日常的工作中。”
最后,茹校进行了活动总结:会场仿佛“围炉煮茶”,一半诗意一半烟火。教育就是一炉浓香的茶,怎样煮好这一壶茶,沟通就是金钥匙。大家都在寻求各方的“沟通”,面对学生、面对家长、面对同事时要用适宜的沟通方式,歌词只有被乐曲包围的时候才会展现出最悠扬的美丽。
此次活动,有效增进了青年教师对于“沟通”的理解,参加活动的教师都受益匪浅。实践出真知,沟通无极限,相信青年教师们能在真正的实践研究中不断提升自我,成就学生。
版权所有 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 | 地址:城南街道腊梅路69号 | 邮编:314033 | 联系电话:0573—83998111 | 浙ICP备14035132号-1号 | 工信部:http://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