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料 嘴角有笑
——记校本研修“课堂教学语言”主题研讨活动
2020学年,学校在主张“精准教学”、“深度学习”的基础上,提出“生动课堂”主张,推动学教方向从“研究教师的教”、“关注学生的学”到“改善教师的教”、“改善学生的学”的升级。向未来,学校将着力研究“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文化建设,探索“深度学习”理念下的课堂生态建构,推动课堂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在“生动课堂”的教学文化建设中,结合学校实际,在周五的全教会时段里,开展了校本研修集中研讨活动,旨在学习和借鉴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品质和艺术技巧,精心探究符合本校课堂教学实际的规范和标准,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活动由李树老师主持,李老师借用了小米发布品牌新LOGO的热点话题来开场。李老师说:从这个热点话题中,我们会发现“设计一分钟,故事十年功”!亲爱的老师们,联想到我们自己的教学实践,你用好“故事力”了吗?而保有故事力,我们最需要的可能是拥有自己的“教学语言”,作为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规范性、有效性和适切性等,值得每一位立足于课堂的老师思考。
开场之后,第一位发言人潘声流老师幽默风趣的互动掀起了活动的第一个小高潮。潘老师的观点表达以《指向深度学习的答问逻辑》为主题,他逻辑清晰地提出三种教学问题的表达方式,及其所达到的功能和作用,给全体老师以有益的启发。然后,同一学科的何龙老师马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潘老师现场做了解答。
第二位发言的是李亚群老师,她发言的题目是《从提问说起——课堂语言的精准性表达》。李老师以高超的科研探究能力,从课堂语言的概念入手,联系相关的参考研究文献,用数据和实例说明了什么是好的教学问题,课堂上如何进行精准提问,然后概括了课堂提问的六个特质。
第三位发言的许秋萍老师条理清楚,举一反三,旁征博引,精炼生动的“演讲语言”,体现了一位优秀教师的语言素养。她从语文学科入手,从“厘清追问的价值、把握追问的尺度、抓住追问的时机和掌握追问的形式”四个方面,引领与会的老师们关注和思考《课堂追问的有效性》。同为语文老师的徐苗老师现场就获得了启发,认为如果能抓住学科教学中追问的良好时机,就更能实现学科育人的功能。
第四位发言的张小蕾老师关注的是课堂语言的反馈和评价。《基于课堂观察的评价性语言》的主题,更是抓住了以“学”为中心,从学生和学习的角度去提炼课堂评价语言的多个维度,小蕾老师认为:“只有情真意切的课堂评价语言,才能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让每一节课的40分钟成为“精准课堂和情智课堂”。
压轴出场的是陈海旺副校长,他没有直接阐述对于课堂教学语言的观点,而是展示了自己原创的教学PPT设计,言简意赅地表达了: “教学PPT设计也是一种驱动性语言”。他从一个小的切入点,扩展了课堂教学语言的“定义和范畴”,为老师们打开了另一扇窗:教学语言也有各种姿态,不仅只是局限于“言说”。我们的PPT设计,我们的教态,我们的表情和手势……都是课堂教学语言的一部分。
诚如叶澜教授所言:课堂应是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授之言启示我们:每个40分钟的课堂,都是一趟充满智慧和生命碰撞的故事场。我们只有心中备好讲故事的“料”,嘴角带着讲故事时的“笑”,然后不断去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故事素材,才能最终提升我们的课堂“故事力”。
版权所有 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 | 地址:城南街道腊梅路69号 | 邮编:314033 | 联系电话:0573—83998111 | 浙ICP备14035132号-1号 | 工信部:http://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