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引领明思路 多元导学促发展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借着温馨的教师节气氛,9月10日上午,嘉兴一中实验经开学校邀请到了区教研中心的王雄副主任,为九年级的老师们带来了课堂教学的专业指导,就如同指路的明灯,照亮了我们科学课堂改进之路。
本次活动是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以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探索“高品质•高质量”学导课堂实践路径,开展借助“导读、导思、导做、导练”的“多元导学”策略,促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的校本教研活动。七、八、九年级的全体科学老师一起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个阶段,九年级的庄华清老师、韩涛老师进行了两堂九年级的常态复习课,内容分别是《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和《酸、碱、盐复习》。庄老师的课首先从一个“小黑箱”问题引入,让学生猜测一瓶失去部分标签的试剂瓶可能是哪种物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氢氧化钠为什么会变质,到如何检验变质,如何检验碳酸钠再到如何设计实验证明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如何定量检验变质的程度,通过这样一步步进阶式的问题,逐步深入科学本质,夯实学科素养。韩老师的课从一个真实情境——生活中吃松花蛋经常要加一些醋来去除苦涩味的原因是什么,引入整堂课。课中让学生探究醋和松花蛋溶液的酸碱性,从设计不同的验证方法入手,归纳总结酸的通性和碱的通性,最后提升到微观角度:检验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方法,整堂课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嘴,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知识和技能在活动中得到巩固和提升。
第二个阶段,区教研中心的王雄副主任,重点点评了两节课的优缺点,提出了九年级科学课堂的改进方向,并对教师如何潜心研究教学、如何洞悉教学评价方向做了指导。王主任首先对两位老师的课给与了高度评价,两位老师都能从学生角度出发,条理、逻辑清晰,任务层层递进,基本落实了“多元导学”策略。王主任认为,好的课,首先要回归到最核心的问题,如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学科,只有教师心里拿捏准了这些核心问题,才能明确一节课的目标,落实好一节课的重难点。另外,对于不同的课型,如新课和复习课,教学的逻辑顺序不一定是相同的,新课一般是按照学生的认知序来开展的,而复习课,可以采用演绎逻辑,用倒推的思想来进行课堂教学的展开。对于九年级的教学,王主任认为,分层是很有必要的,但分层也要讲究科学,有显性的分层也要有隐性的分层,教师心里要清楚学生的程度,给予不同思维层次的问题和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
对于一实经开这所年轻的学校来说,自生长、共生长是我们一贯保持的理念,学习和实践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一个上午的时间太过短暂,一实经开的老师们从专家的指导中获得了宝贵经验和方法,但大家仍然觉得意犹未尽,期待接下去能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和交流,让我们这支优秀的团队,能够在不断淬炼中,一路成长,越走越远。
版权所有 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 | 地址:城南街道腊梅路69号 | 邮编:314033 | 联系电话:0573—83998111 | 浙ICP备14035132号-1号 | 工信部:http://beian.miit.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