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标 您现在的位置:    教师服务 发布时间:2020-08-02 浏览次数:2223 摄影:许秋萍 作者:服务厅
栏目导航

求阙问道 见性明心

——记一实经开服务厅第二季“求阙论坛”学习会


一实经开走过两年,高速运转,高度创造!全体干部团队成员专心致志,精雕细琢,坚持不懈,面对事情全力以赴,据守一方相互补位,一路相扶。正向看,团结合作有之,融合提升有之,相互理解有之,共享共建有之;反向看,紧张焦虑有之,过度透支有之,身心俱疲有之,心生怯意有之。在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我们挥洒汗水,披荆斩棘。

但是,再完美的团队也会有瑕疵!面对办学,面对教育,尊重开放,平衡充分!教育之美,成长之约,从来都有自己特定的“精神向度”和“灵魂触觉”。“精一执中,只承日新”,需要不断塑造“职业精神”,也需要回首过往“岁月芳华”。为此,学校举行第二届“求阙论坛”暑期干部学习会。


1_副本.jpg


本次论坛由孔皓月和李树两位老师主持,李月根校长和陈建国老师进行场外观察和评论,服务厅的其他伙伴全程参与其中。论坛开展的形式丰富多元,或回顾工作经历,总结经验;或思索当下,解惑答疑。本次论坛,似一场头脑风暴,似一次自我剖析,也似一回心灵洗礼,更似一堂生动的“班会课”,关乎思考,关乎成长,更关乎未来。

第一版块: “职业精神”篇

主持人孔皓月老师智慧多才,巧借论坛地点“建德”的地名,以“何以‘建德’”,“何以‘见得’”,“何以‘践得’”三个问题串联整个活动过程,引出了关于“职业精神”版块的核心研讨。


2_副本.jpg


何以“建德”

本次论坛选址在建德,我们为什么来到建德?孔老师首先借用孟浩然先生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来解释“何以‘建德’”,这也许是一个偶然,但偶然背后或许是一种必然。我们来到山清水秀的建德,是为了构建并完善我们的职业精神系统,是为了在全新的教育大背景下“求阙问道,见性明心”。

何以“见得”

我们来到建德,到底可以“见得”什么?孔老师继续借用孟浩然先生的诗句“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作为阐释:在路上的诗人带着对未知的迷茫夜泊建德江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原来当我们转换固有的立场,尝试换个角度看世界,一切都会豁然开朗。

第一章“前情回顾”,由宋玲红老师以音画的形式带大家一起再现重温一年前首届“求阙论坛”的场景,也再一次明确了会议的主题——求阙。第二章是李亚群老师和许秋萍老师展示的“创校团队”,在声情并茂充满意趣的工作回顾中,阐述了创校团队中“核心领导力”和“协调组织力”的重要作用。


3.jpg


第三章主题是“干部角色”,由朱晓洁老师和宋刚副校长共同呈现。他们以场景再现的形式,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对问题的思考过程。晓洁老师从年级组长工作的切身感受出发,深谈如何“克服干部角色中的不自信心理”。评论员李校长适时提炼和点拔道:“适度不自信恰恰是走向自信的阶梯,希望大家都能带着一丝不自信去‘自思自励’。”主持人孔老师也顺接着李校长的创意,提及工作中的“自思自立”,意在常思考才能立住自己的位置。


图4_副本.jpg


接着,陈帅妮和徐小英老师以“视角•感受”为题,在互动交流中展开第四章“同园服务”这个话题。道出小初同园的点点滴滴:“碰撞—误解—谦让;同享—不解—兼顾”。在研讨的过程中,陈海旺副校长更是从求阙的角度提炼了小初同园的限制和牵制,促发了干部们对于“求同存异、求同尊异、求同化异”的思考。


图5_副本.jpg


第五章“服务支持”,王巍和顾媛两位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呈现了一年来以服务学生、服务老师、服务社会为初心,各项服务工作的实绩。


6_副本.jpg


由李树、潘声流两位老师共同呈现的第六章“思维能动”,被主持人孔老师评述为最有深度的主题交流。潘老师以三个主问题串联八个子问题层层推进的形式,将论坛的氛围推向了高潮。


7.jpg


第七章“身份认同”的主题,在陈海旺副校长和张永红老师两人的“互撕”中妙趣横生地展开。陈校明确了做管理的方法以及提高认同度的四个维度,帮助在座的每一位伙伴去思考,如何在身份认同的基础上做好每一件细致的工作。


8_副本.jpg


何以“践得”

“见得”不是目的,“见得”后我们该如何去“践得”?孔老师第三次借用孟夫子的两句诗“向夕问舟子,淮里足风波”,对未来之路进行追问和展望:看见很难,但看见后的实践更难,在前行之路上,未来一定会有无数的“风波”,这需要我们一实经开人不断去思考,去尝试,去创生,智慧地走好这条光荣的荆棘路。


第二版块: “岁月芳华”篇

第二版块“岁月芳华”精彩依旧。过去一年,服务厅每个成员在工作中都可独当一面,其中有亮点,也有需要被点亮的部分。在这一块,每个服务厅成员都有发言,既回顾了一年中工作的闪亮瞬间,也对新的学年中自己所要点亮的部分进行剖析规划。这一版块在睿智且幽默的李树老师主持下,以别具特色的交流方式显得有“理”有“力”,有“情”有“趣”。


9.jpg


10_副本.jpg


言之有“理”

陈海旺副校长从育人教书、学教活动、学业负担、时间空间、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亮点分析,智慧而有理性,对学校的教育理念及践行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对未来需点亮的“价值引领”与“品质提升”给予充分的解释,用教科书般的阐述,进一步明确教育即服务的育人价值观,带给伙伴们积极的思考。李亚群老师的“三思而后行,做思想的富有者”,则更加坚定了伙伴们争做一个“自思自励”者的信心,心情也随之敞亮!


11_副本.jpg


言之有“情”

许秋萍老师的年级组管理处处用“情”,使团队协作在教育中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合作又愉快,合作有成效。对此,同为年级组长的潘声流老师也深有同感,伙伴们要保持同心、同向,付出真心、真情,一实经开的教师队伍一定会成为一个有温度的团队!红姐与旺哥的“吵嘴”,大英对拥抱的渴望,真心让人感动并为之动容。顾老师秉持着朴素的做事初心,把各种不可能变成可能,为智慧校园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尽心尽力。王巍老师的“故事和事故”,更是让大家深切地感受到了做服务工作之不易。


12_副本.jpg


13_副本.jpg


14_副本.jpg


言之有“趣”

宋玲红老师的“来吧,和生命跳支舞”,描述了很有画面感的团队合作,倡导了认真做事与做事认真的态度。陈建国老师用一首找亮点的诗:“个子不高,能量却很大;不擅运动,步频却很高。服务师生,脸常带微笑;人员调配,具体又周到”,为我们打开了后勤工作大门。有趣可爱的陈帅妮老师,说话有趣,做事有趣,一句“工作似生活,我们都是学生”点亮了伙伴们的童心。如果能让一个个教学活动成为一件件趣事,何尝不是做教师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孔皓月老师“用文字穿透你”,“凭一口气,点一盏灯”,告诉我们:世间一切皆会消逝,唯有文化可以永存。


15.jpg


言之有“力”

朱晓洁老师则用行动力、凝聚力、执行力回顾了立校生团队合作与创新的点滴,以及如何让团队的合作时刻保持活力。李树老师罗列了一年来伙伴们参与各类比赛、论文、课题的成果,既让我们回顾了“岁月芳华”,也点燃了伙伴们的自信。宋刚副校长以一句“这一年我们终于走过来了”,充分肯定了伙伴们一年来辛勤的付出与收获的欣喜,坚持相互交流,合作分享的学教共同体,始终保持行走的姿态,给伙伴们注入动力。


16_副本.jpg


图17_副本.jpg


“求阙”,是一种人生态度;“求阙”,是一种智慧境界;“求阙”,是一种哲学审美。三天的论坛,干货满满,收获一箩!李校长在总结性点评中指出:“教育即服务”,更多时候我们需要“自思自励”,欣喜的是我们一直在改进。行走中,我们需要敞开、回顾和交流,大家都要在场和入局,大家都要专注并认真。细节不是说的,是做的,“质胜于华,行胜于言”,我们要务实求真,“择高处立,向宽处行”。我们要有信心,做干部的信心,对伙伴的信心,对教师团队的信心,对学生的信心。校长的真心告白,谦逊与自信并存,严格与包容并重。


图18_副本.jpg


求阙问道,见性明心!我们在路上,我们向远方!

版权所有 嘉兴经开实验教育集团 | 地址:城南街道腊梅路69号 | 邮编:314033 | 联系电话:0573—83998111 | 浙ICP备14035132号-1号 工信部:http://beian.miit.gov.cn/